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教师简介

曹蕾,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省师德标兵,唐山市优秀教师,校优秀教师。荣获全国第七届医学(医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主持多项省级、校级重点教改课题。

 课程简介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是由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用化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检测人体标本,了解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物质的组成和代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的学科。其核心是向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检验报告。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基础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化学标志物用于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如何通过选择、建立和评价最终用于临床的过程和方法。

一、 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健康中国”的理念和目标,本着以防为主的思想,关注人类代谢的相关疾病(思政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血糖及其代谢的特点,探究糖尿病及其发病的机制(教学目标),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具有“仁义仁智”的卓越医学人才。

2.通过穿插“讲中国故事”的理念和设计,将科学家的故事、人文关怀的故事及知识创新的故事融入其中(思政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血糖检测方法中的操作细节、质量控制、方法评级及临床应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病人、温暖他人的意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学生爱我中华、强我国家的情怀,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

3.通过实施“微课+授课+仿真”教学模式,学生亲自体验诚信公正、互助、求真务实(思政目标),将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课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教学目标);协调个人操作与小组协作之间的关系;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增强安全的意识,培养具有良好科研习惯、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的卓越医学人才。

4.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科学育人与学科育人相结合,将医者使命感与医学价值观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采用“视频+主题讨论+小游戏”方式,通过联合国糖尿病日及宣传主题并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阐述糖尿病的危害,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告诫学生如何在疫情宅家期间合理饮食、合理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与此同时解读宣传主题“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引出本知识点:血糖的测定。

2.鼓励学生突破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采用“小故事+拟人比喻+启发”方式,通过讲述生物化学家吴宪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福林首次使用比色定量法测定血糖的故事,引出第一种血糖的测定方法——福林吴宪法。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吴宪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科学的发展向来是博采众长、包容并进的,只有广泛吸收不同领域的成果并消化吸收,才可能取得更大的科研发现。

在讲述另一种血糖测定的方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原理时,将复杂的原理步骤拟人化,第一个反应不能直接测定糖的含量,如何能测定呢?教师进行启发式引导,同学们思考讨论得出必须用第二个反应与第一个反应相偶联才能进行,通过这部分教学的设计,启示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增强科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用“创新创业+生活案例“方式,讲述第三种血糖测定方法——己糖激酶法时,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糖尿病新药——HMS5552,一种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机制探讨,将习总书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理论引入其中: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增强学生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

4.指引学生务实诚信,感受科学研究的规范和严谨。

采用“科研反哺+虚拟仿真”方式,将课堂讲授的血糖测定的方法与课后进行的线上虚拟仿真实践相结合,做到同向同行。小组成员进行单个检测项目的实践,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课堂上的结论。通过理论讲解得出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结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操作、准确记录、分析结果,培养学生诚信公正、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和科学素养;以疾病为主线,进行小组协作及项目检测与组合,同学们为了共同完成实验,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为今后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线上活动:

情境一:关注糖尿病,不做“小糖人”。

1.发布资料:糖尿病及其相关研究。

2.发布主题讨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发布任务:寻找家人及身边的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对其疾病的发生及生活习惯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课堂活动:

情境二:了解糖尿病,饮食要健康。

1.视频播放:联合国糖尿病日及宣传主题。

2.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行动要求。

3.“我问你答”小游戏:根据学生线上任务的布置,通过“糖尿病的诊断——症状——起因——检测”的线索进行问题的设置,以小组对垒的形式进行,获胜的小组给予限盐勺、控油壶作为奖励。游戏的创设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对糖尿病整体认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空腹血糖的测定。



(二)案例内容

情境三:小小葡萄糖,本事不得了。

1.样本的采集——采血

授课内容:

血糖测定一般可以测血浆、血清和全血葡萄糖。推荐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由于葡萄糖溶于自由水,而红细胞中所含自由水较少,所以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且受血细胞比容的影响。一般来说用血浆或血清测定结果更为可靠。除与标本的性质有关外,血糖测定还受饮食、取血部位和测定方法的影响。餐后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所以血糖的测定必须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教学活动:

情景演示:进行现场血液采集示范,一边演示一边对采集的细节与注意事项埋设伏笔。

APP应用:通过抢答、选人等方式,对采血过程的质量控制加以掌握和理解。

主题讨论: 血液标本不同部位的采集受何种因素影响?三种采集方式获得的血糖浓度如何排序?


元素融入:


2.标本的处理——抗凝剂

授课内容:

取血后如全血在室温下放置,由于血细胞中的糖酵解会使血糖浓度下降,当有白细胞增多或细菌感染时,葡萄糖的损伤会增加,若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则可使血糖在室温下稳定24小时。若血液标本采集后若不能及时检测而又不能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就必须将血液加入含氟化钠的抗凝瓶,以抑制糖酵解途径中的酶,保证测定准确。建议使用氟化钠-草酸盐混合物。氟化钠可防止糖酵解,草酸盐有防止凝血的作用。但高浓度的氟离子会抑制脲酶和某些酶活性,因而标本不宜用脲酶法测定尿素,也不适用于某些酶的直接测定。草酸钾会使细胞水分外渗,血浆稀释,这种标本不能用于测定其他物质。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此抗凝剂的应用对其他项目有何影响?

问题驱动+知识拓展:如果从一个糖尿病病人角度出发,如何进行血糖方法及样本中抗凝剂的选择?

元素融入:


3.空腹血糖的测定方法

a.血糖测定的化学法——福林-吴宪法

授课内容: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碱性铜试剂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与磷钼酸反应生成钼蓝,蓝色的深浅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质量控制:等水沸腾后才能放入血糖管;加热时间要准确;冷却时不可摇动血糖管,防止还原的氧化亚铜被空气中的氧再氧化,降低实际结果;加入磷钼酸后迅速比色。

教学活动:

故事引入:对此方法提出的背景阐述,讲述我国著名生命化学家吴宪的贡献。

视频播放:分光光度计及使用方法。

元素融入:


b.血糖测定常用方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

授课内容:

实验原理:葡萄糖氧化酶利用氧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同时释放过氧化氢。过氧化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色素原(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并使色素原氧化成色素,即Trinder反应。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

注意事项:葡萄糖氧化酶法可直接用于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但不能直接测定尿液葡萄糖含量,因为尿液中尿酸等干扰性物质浓度过高,可干扰氧化酶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偏低;严重黄疸、溶血及入乳糜样血清应先制备无蛋白滤液,然后再进行测定。

教学活动:

问题驱动:只用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测出葡萄糖?过氧化物酶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拟人比喻:讲授原理时,把反应式比作遇到困难时的同学,一个同学完成不了任务时,需要另一个同学的参与帮助,以此在比喻过氧化物酶的偶联作用。

元素融入:


c.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己糖激酶法

授课内容:

实验原理: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和ATP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与ADP。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使NADP+还原成NADPH,NADPH的生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注意事项:轻度溶血、脂血、黄疸、维生素C等都不干扰测定;红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有机磷酸酯和一些酶能消耗NADP,干扰本法测定。

教学活动:

温故知新:与生物化学糖酵解知识点内容相联系,理解己糖激酶法测定糖的原理。

知识拓展:我国一种根据己糖激酶的同工酶——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自主研发糖尿病新药——HMS5552机制的探讨。

元素融入:


d.方法学评价

总结归纳:三种空腹血糖测定方法的对比归纳。

虚拟仿真:进入磨课线上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思维拓展,及尿糖的测定方法的操作,并体会血糖与尿糖测定方法有何不同,在糖尿病发生时,我们是先测定血糖还是尿糖呢?

知识拓展:理解血糖测定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

三、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节课的内容为“空腹血糖测定”,以测定血糖的流程为线索,分别从样本的采集、处理、测定的方法及评价四个方面构成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目标。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将关爱患者、战胜苦难、爱国情怀、创新拼搏、诚信务实等思政案例贯穿其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课前“健康中国行动”国家战略的导入及课后虚拟仿真平台疾病过程中检测项目的选择与组合的教学设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内在情感的生成做到了引领和升华,在深化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内容背后的情感与内涵,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最终实现培育“仁智、仁心、仁术、仁义”卓越医学人才的目标。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与模式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相结合通过学生线上任务的完成,在课堂上以健康中国为主题,以小组讨论、游戏抢答的形式对学生任务完成的程度进行检测,一方面了解糖尿病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将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大课堂紧密结合。情景展示与空间想象相结合在课堂上对于血糖测定时样本的采集进行现场操作和演示,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操作过程的严谨、细心、防止感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务实的医学精神和细致耐心的医学素养。榜样力量与知识讲授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弘扬前辈探究科学真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以激励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启发拓展与基础巩固相结合对于基础知识进行拓展和启发,通过我国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让同学们了解基础前沿和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本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依托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将理论讲授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检测项目的实践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另一方面通过个人检测结果的真实记录、小组的团结协作、针对疾病进行检测项目的选择等活动,真正通过体验去理解诚信公正、团结友爱,医者之责任与使命,将内在情感深化与升华,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教学设计

五、 案例视频



感谢生命科学学院

曹蕾老师供稿

教师发展中心,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